01 招生政策突破:非本地生限额大幅放宽
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宣布,八大资助大学的非本地生限额从20%提升至40%,并强调“40%并非上限”,未来可能进一步调整。这一政策彰显香港对国际化人才的渴求,为内地及全球学子提供更多机会。
政策亮点
动态调整机制:40%为阶段性目标,未来或继续放宽,打破以往刚性限制。
申请量激增:2024/25学年非本地生申请数成倍增长,部分院校海外申请增幅超过内地。
质量优先:院校坚持择优录取,不会因扩招降低学术标准。
政策背景
香港特区政府在《2023年施政报告》中提出建设“国际专上教育枢纽”,旨在通过教育国际化提升竞争力。蔡若莲透露,特首李家超高度关注国际教育动态,必要时可即时调整名额,体现政策灵活性。
对内地学生的影响
✅ 名额增加:理论上录取人数可翻倍,竞争压力相对减小。
✅ 窗口期优势:新政初期录取标准可能较宽松,建议尽早申请。
✅ 多元化体验:更多国际学生将丰富校园文化,提升留学国际化程度。
目前,非本地生中内地生占比达70%,但香港高校在国际化评分中表现优异,未来内地学生将有机会与更广泛的国际同窗交流,实现“在亚洲,观世界”的留学体验。
02 住宿难题破解:酒店、商厦可快速改建宿舍
住宿紧张长期制约香港高校扩招。香港都会大学副校长鄺志良指出,以往建宿舍需耗时6-9个月审批,严重影响招生计划。
新政核心
简化流程:酒店、商厦可直接改建为学生宿舍,无需规划审批。
灵活改造:允许将停车场等区域改为自习室、健身房等配套设施。
加快供应:中小型商厦或成改建主力,预计更多高校将采用此模式。
发展局常任秘书长何珮玲表示,新政策将学生宿舍纳入“非住用建筑物”范畴,与酒店、商厦标准一致,大幅提升效率。
影响分析